目前位置: 首頁 / 基金會簡介 / 出版品 / 專書/專刊 / 十週年慶專刊 / 介紹史景遷教授 (十周年慶特邀演講人)

介紹史景遷教授 (十周年慶特邀演講人)

(十周年慶特邀演講人) 陳弱水

Jonathan D. Spence教授,中文名為史景遷,是一位享有世界性聲譽的中國史專家,也是當今英語世界極具個人風格的重要歷史學者。史教授在一九三六年出生於英格蘭,劍橋大學文學士。一九五九年以交換學生的身份,至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研究所深造,師從Mary Wright教授,攻讀中國近代史,並曾至澳洲,在房兆楹教授的指導下研讀清史資料。史教授於一九六五年獲得博士學位,隨即留校任教,直到今日,現在是耶魯大學歷史系史特林講座教授(Sterling Professor of History),並擁有美國學術院院士等多項榮譽。

史教授著述宏富,已出版專書十一本,論文集一本,以下選擇幾部能代表他的治學風格的作品,略作介紹。史教授興趣廣博,早期治學以清朝初期的歷史為主。他的博士論文是《曹寅與康熙皇帝》(Ts'ao Yin the K'ang-hsi Emperor:Bondservant and Master),論文寫完後一年(一九六六),即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曹寅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史教授利用中國學者研究《紅樓夢》挖掘出的大量關於曹家的史料,探討清初的政治與文化情態,撰成一部細緻生動的初試諦聲之作。史教授在一九七五年出版《康熙自畫像》(Emperor of China: Self-Portrait of K'ang-hsi)。這本書依照不同的主題,把康熙皇帝對自己的零星描述組織成文,儼然是康熙自傳。此書的根據全在原始資料,但構思新穎巧妙,文筆優美,能使異國久遠的往事陳跡在讀者心中留下鮮活的印象。《康熙自畫像》不但在學界獲得好評,而且普受一般讀者的歡迎,可以說是展現「史氏史學」特殊風格的開端作品。

一九七九年,史教授出版了《王氏之死》(The Death of Woman Wang)。這本書穿插利用地方志、地方官的見聞和蒲松齡的《聊齋誌異》,描繪十七世紀後半山東郯城庶民生活的幾個片段。王氏的故事是本書的最後一個片段。她是一位已婚的女性,一次和人私奔,離開丈夫但又被愛人所拋棄,走投無路之下,回到丈夫身邊,後來在一個雪夜被丈夫勒死。這本書的一個特色是,史教授以《聊齋誌異》為素材,試圖呈現庶民的心靈世界(蒲松齡是郯城的鄰縣人)。著名文學理論家Harold Bloom曾評論此書說:「無論如何判斷這本書的性質--小說或歷史重建,這都是一部風格與敘事的傑作。」《康熙自畫像》與《王氏之死》奠下了史教授在英語文化界的聲譽。《王氏之死》出版之後,史教授未再撰有清初歷史的專著,但據我所知,直到八0年代中葉,他還在蒐集這方面的資料。

中西文化交流史是史教授治學的另一個重點。在這個領域,他寫有四部專書。第一本出版於一九六九年,綜述從清初到二十世紀中葉活躍於中國的西方人物,後來又出書論述利瑪竇和胡若望,胡若望是一位十八世紀初隨耶穌會教士赴歐的廣東小人物。史教授的最新著作,今年才出版的《可汗的大陸》(The Chan's Great Continent: China in Western Minds),則探討自馬可波羅以來七百年間,中國在西方心靈中的影像。這次史教授來台為蔣經國基金會所做的講演,主題也和中西文化的互動有關。

除了以上所述,史教授也不斷試圖構築中國近代史的大體圖像。這方面最著名的作品是一九九0年出版的《近代中國之追尋》(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這是目前英語世界廣泛使用的中國近代史教科書。此外,他還有專書考察甲午戰爭以來中國知識分子與政治革命的關係,一九九六年並與夫人金安平教授出版一本以照片來呈現過去中國百年歷史的書藉。

寫作以外,史教授也擅長演說,他在耶魯大學每兩年開一學期的中國近代史導論課,通常都吸引五百位以上的學生修課,經常要動用十位左右的助教才能應付,已成為該大學的傳奇了。史教授研究中國史近四十年,但他精通各種歐洲語文,西方文化的素養非常深厚,書中經常引用西方詩文,又常在重要的文學與文化刊物撰寫與中國有關的散文和書評。可以說,他不但是一位專業歷史學家,也是一位少有的,能以精緻的文化言語向西方閱讀大眾闡釋中國歷史的知識人。